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小儿喘憋性肺炎

2025-08-03 就医网

一、定义与

小儿喘憋性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由毒等原体感染引发的以喘憋为显著特征的肺部感染性症,主要原体为呼吸道合胞毒、副流感毒等,婴幼儿因呼吸道解剖结构(如气道较狭窄、纤毛运动差等)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易受此类毒侵袭致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患儿常出现发热,体温可波动于38℃~39℃甚至更高,伴有咳嗽,且有明显喘憋、呼吸困难,小婴儿还可能表现为拒食、烦躁不安等,部分患儿可出现精神萎靡。

(二)体征表现

查体可见呼吸急促,频率超过40次/分,有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及细湿啰音。

三、诊断方法

(一)临床表现初步判断

依据患儿发热、喘憋、咳嗽等典型症状及呼吸急促、三凹征等体征进行初步临床评估。

(二)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小点片状阴影等肺部炎症表现,有助于明确肺部变情况。

(三)原学检查

通过采集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毒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以明确引发感染的原体类型。

四、治疗原则

(一)氧疗支持

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方式,维持患儿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95%~100%),保障机体氧供,纠正缺氧状态。

(二)控制感染

若为毒感染,可选用相应抗毒药物;若合并细菌感染,根据原学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三)对症支持

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喘憋症状,给予祛痰药物促进痰液排出,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患儿营养摄入等。

五、护理要点

(一)呼吸道护理

定时为患儿翻身、拍背,借助物理方法协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

(二)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情变化并告知医生。

(三)环境管理

保持房温度在22℃~24℃,湿度50%~60%,为患儿营造舒适稳定的休养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自身免疫及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护理时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呼吸管理,避免患儿发生呛咳;用药方面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若需用药应充分评估药物对婴幼儿的安全性,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后患儿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本文地址:http://jyw.meipopr.com/jiankang/2025-08-03/83527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