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切除
一、淋巴结肿大切除的适应证
1.感染性淋巴结肿大
-特定情况:当淋巴结肿大是由特定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且经保守治疗无效,肿大淋巴结有持续增大趋势,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神经导致疼痛、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等)时需要考虑切除。例如,一些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在规范抗结核治疗后仍不能控制病情进展,或淋巴结已发生干酪样坏死等情况,需进行切除。对于儿童患者,若颈部淋巴结因化脓性细菌感染形成脓肿且保守治疗难以吸收时,也可能需要切除肿大淋巴结以引流脓液。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阶段对于感染性淋巴结肿大的处理有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处理感染性淋巴结肿大时更需谨慎评估,对于婴幼儿的感染性淋巴结肿大,首先尝试保守的抗感染等非手术治疗,只有在明确手术指征时才考虑切除。而成年人感染性淋巴结肿大在保守治疗无效且有明确压迫等症状时可考虑手术。
2.肿瘤性淋巴结肿大
-恶性肿瘤转移:当怀疑淋巴结肿大是恶性肿瘤转移所致时,如乳腺癌、肺癌等原发肿瘤相关的区域淋巴结肿大,为明确病理诊断、判断肿瘤分期以及可能进行的后续治疗(如肿瘤根治术等),需要切除肿大淋巴结。对于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在发现淋巴结肿大时更应警惕肿瘤转移的可能,及时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切除。
-原发于淋巴结的肿瘤:如淋巴瘤等原发于淋巴结的肿瘤,当病情需要获取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确诊以及制定治疗方案时,会考虑切除肿大淋巴结。在儿童淋巴瘤患者中,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制定合适的化疗等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切除肿大淋巴结是获取病理的重要手段。
二、淋巴结肿大切除的术前准备
1.完善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情况,评估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预防术中出血过多等情况;肝肾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身体基础状况,看是否能耐受手术;肿瘤标志物对于判断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如CA125对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诊断等。对于儿童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需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解读要结合儿童的正常参考范围。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超声可以初步判断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等,对于浅表淋巴结的评估较为常用;CT和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深部淋巴结肿大的评估更有价值。例如,对于怀疑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胸部CT检查能明确淋巴结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气管等结构的关系。在儿童患者中,影像学检查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
2.患者准备
-心理准备:向患者及家属具体分析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等,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合适的方式与患儿及家长沟通,给予心理安抚,让患儿及家长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手术。
-身体准备:术前要保证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进行营养支持。要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因为吸烟会影响呼吸道黏膜,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饮酒可能会与麻醉药物等发生相互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合适的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较为理想,以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三、淋巴结肿大切除的手术过程
1.麻醉方式选择
-局部麻醉:对于表浅的、较小的淋巴结肿大切除,可选择局部麻醉。在儿童患者中,若淋巴结位置表浅且手术操作简单,局部麻醉是常用的方式,要注意局部麻醉药物的用量,根据儿童的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避免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全身麻醉:对于深部淋巴结肿大切除或患者不能配合局部麻醉的情况,需选择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等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麻醉深度,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2.手术操作步骤
-切口选择:根据淋巴结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口。如果是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可选择沿皮纹的横切口或纵切口;如果是腋窝淋巴结肿大,选择腋窝皱襞处的切口等。切口要能够充分暴露淋巴结,同时尽量减少对美观的影响。
-分离淋巴结: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用钝性和锐性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淋巴结周围组织,暴露淋巴结。要注意保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解剖结构相对精细,在分离组织时要更加轻柔、精细,避免损伤周围的重要结构。
-切除淋巴结:将肿大的淋巴结完整切除,对于怀疑恶性肿瘤转移的淋巴结,要注意切除足够的组织范围,以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切除后要对切口进行止血,然后逐层缝合切口。
四、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1.术后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是儿童患者,其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更要加强监测。观察有无发热、出血等异常情况。
-切口情况观察:定期查看手术切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切口清洁,避免患儿搔抓切口,防止切口感染。
2.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感染:术后要根据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果发生切口感染,要及时换药,必要时拆开切口进行引流等处理。儿童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
-出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切口渗血、引流管内引出较多血性液体等。如果发生出血,要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压迫止血、再次手术止血等。
3.康复及随访
-康复指导:指导患者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影响切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随访: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期随访的重要性,一般术后短期内要复查血常规、影像学等检查,以了解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有无肿瘤复发等情况。对于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切除的患者,要按照肿瘤的随访方案进行长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本文地址:http://jyw.meipopr.com/jiankang/2025-09-03/83848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