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中医治焦虑症

2025-09-25 就医网

中医治疗焦虑症的常见方法

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焦虑症可由多种脏腑功能失调等引起,通过辨证论治选用相应中药。例如,对于肝郁化火型焦虑症,常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其中丹皮、栀子清热泻火,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调节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的作用,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能有效缓解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睡眠等情况,但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如年龄不同,儿童由于脏器娇嫩,用药需更谨慎,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可能对药物代谢等有影响,也需医生综合考量。

针灸推拿

针灸:选取特定穴位进行针刺,常见穴位有百会、内关、神门、太冲等。百会位于头顶,有开窍醒脑等作用;内关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神门能养心安神;太冲可疏肝理气。针刺这些穴位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起到改善焦虑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治疗焦虑症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评分,且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接受针灸时需特别注意进针手法轻柔,避免患儿产生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老年人由于体质相对虚弱,穴位刺激强度等也需适度调整。

推拿:通过特定的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如按揉太阳穴、擦摩胁肋部等。按揉太阳穴可缓解头部不适,擦摩胁肋部能疏肝理气。推拿对于焦虑症患者能起到放松身心、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在推拿时力度和操作部位的选择有所不同,儿童推拿要注意力度轻柔,符合小儿推拿的规范操作;老年人推拿时要根据其身体耐受程度调整手法力度等。

情志疗法

认知引导:中医的情志疗法强调通过引导患者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来缓解焦虑。比如向患者讲解情志与疾的关系,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焦虑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引导方式有所差异,儿童可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等方式进行认知引导;成年人则可通过讲解科学的心理知识来帮助其转变认知。同时,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患者,需在认知引导的基础上配合调整生活方式来辅助缓解焦虑。

运动与中医养生结合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缓慢、柔和、连贯的运动,其动作符合中医阴阳平衡、气血流通的理论。练习太极拳时的呼吸吐纳等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研究表明,长期练习太极拳可降低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水平。不同年龄人群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动作的幅度和强度,儿童练习太极拳可选择简化的适合儿童的套路,避免过度劳累;老年人练习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动作,避免因动作幅度过大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有不同史的患者,如患有骨关节疾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练习场地和方式,确保练习安全。

本文地址:http://jyw.meipopr.com/jiankang/2025-09-25/84073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