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
一、胃肠道环境的破坏作用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口服后会经过胃肠道。胃肠道中的消化酶,如蛋白酶等,会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使胰岛素失去原本的结构和功能,无法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例如,多项药理学研究表明,蛋白质在胃肠道内会依次受到不同消化酶的逐步水解,胰岛素作为蛋白质激素,必然会被消化酶降解而丧失活性。
二、胃酸的强酸环境影响
胃酸具有较强的酸性,其pH值通常在1.5-3.5之间。如此强酸的环境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胰岛素是蛋白质,进入胃后会在胃酸作用下发生变性,进一步破坏其空间结构,导致其生物学活性丧失。大量的体外实验已经证实,在模拟胃酸环境下,胰岛素的结构会迅速遭到破坏,无法保持其正常的功能状态。
三、肠道吸收途径的限制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类药物一般不能通过口服的方式被肠道有效吸收。肠道上皮细胞主要吸收的是小分子的营养物质等,对于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肠道缺乏有效的主动转运机制来吸收完整的蛋白质激素。即使有少量可能未被完全降解的胰岛素到达肠道,也难以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相关的药物吸收机制研究显示,肠道上皮细胞的转运蛋白主要针对小分子物质,对蛋白质的转运能力极其有限。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儿童,由于其胃肠道消化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胃酸分泌情况与成人有差异,儿童胃酸pH值相对成人可能略高,但依然能对蛋白质产生一定影响,口服胰岛素更难避免被消化降解;对于老年人,胃肠道功能逐渐衰退,消化酶活性降低,肠道吸收能力也下降,口服胰岛素同样面临被降解和难以吸收的问题,所以特殊人群口服胰岛素更不可行,应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皮下注射等。
本文地址:http://jyw.meipopr.com/jiankang/2025-09-26/84086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