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小孩睡着时会抽搐怎么回事

2025-10-15 就医网

一、生理发育性抽搐

(一)新生儿期常见情况

新生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睡眠中可能出现轻微抽搐,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随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一般来说,足月新生儿这种情况较常见,主要是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导致神经冲动容易泛化。

(二)婴儿期良性睡眠肌阵挛

多见于3-12个月的婴儿,在睡眠过程中会出现单个或成串的肢体抖动,尤其是下肢,通常不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也不会伴随其他异常表现,这与婴儿神经系统快速发育过程中暂时的不稳定有关,随着婴儿神经系统逐渐成熟,多数会自行缓解。

二、疾相关抽搐

(一)发热相关惊厥

1.发情况:常见于6个月-5岁的儿童,当儿童因感染等原因出现发热时,体温在38.5℃以上可能诱发惊厥。一般是全身性抽搐,发作前有发热表现,发作时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动等。其发生机制与儿童大脑发育不成熟,发热时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有研究表明,有发热惊厥家族史的儿童发生概率相对较高。

2.癫痫相关情况:如果儿童既往无发热等诱因下也出现睡眠中抽搐,且抽搐频繁,需要考虑癫痫的可能。癫痫是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功能失常综合征,睡眠中发作的癫痫类型如婴儿痉挛症等,可表现为睡眠中突然点头、肢体抽搐等,需要通过脑电图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二)低钙抽搐

1.因及表现:多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的儿童,由于钙代谢紊乱,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出现睡眠中抽搐,多表现为手足搐搦,也可出现全身性的肌肉痉挛。常见于人工喂养、日照不足的儿童,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钙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脑部疾相关

1.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除了睡眠中抽搐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差等表现。原体感染引起颅内炎症,导致脑组织异常放电,从而出现抽搐症状,需要通过腰椎穿刺等检查明确脑脊液情况来诊断。

2.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畸形等,儿童可能从婴儿期就出现睡眠中抽搐,同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头围异常等表现,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可发现脑部结构异常。

三、其他因素导致的抽搐

(一)睡眠环境因素

1.温度不适:如果小孩睡眠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引起肌肉不自主收缩而抽搐。例如温度过低时,小孩的肌肉为了产热会出现应激性收缩;温度过高时,可能导致小孩身体不适,也可能诱发抽搐。

2.光线刺激:睡眠环境中光线过强,可能干扰小孩的睡眠周期,导致神经系统出现短暂的功能紊乱,引起抽搐。

(二)药物因素

如果小孩因其他疾正在服用某些药物,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睡眠中抽搐。例如某些抗寄生虫药物等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导致抽搐,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需要仔细询问用药史。

当发现小孩睡着时抽搐,首先要观察抽搐的表现、持续时间等情况。如果是偶尔发生的生理发育性抽搐,且小孩一般情况良好,可以先观察。但如果抽搐频繁、持续时间长、伴有发热、精神差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小孩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检查、血钙等实验室检查,以明确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为小孩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线等。对于有基础疾的儿童,要积极治疗基础疾,预防抽搐的发生。

本文地址:http://jyw.meipopr.com/jiankang/2025-10-15/84276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