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种类

一、先天性心脏病
1.房间隔缺损
-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胚胎发育过程中房间隔发育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存在异常通道。在胎儿时期,左右心房之间有卵圆孔相通,出生后卵圆孔多在1年内闭合,若不闭合则形成房间隔缺损。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孕妇孕期感染(如风疹病毒感染)、接触放射性物质等有关。缺损大小不一,小的缺损可能无症状,大的缺损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活动后气促、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对于不同年龄和缺损情况的患儿有不同的影响,新生儿期小的缺损可能无明显表现,随着年龄增长,较大的缺损会使肺循环血流量增加,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心肺功能。女性患儿在妊娠时可能因心脏负荷增加而出现心功能不全等情况。
2.室间隔缺损
-也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形成心室水平左右分流。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和部位决定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小型室间隔缺损可能在婴幼儿期无明显症状,大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落后、多汗、气促等表现,易并发肺炎、心力衰竭等。其发生与胎儿发育过程中室间隔形成障碍有关,孕妇孕期的一些不良因素可增加胎儿患室间隔缺损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患儿,大型室间隔缺损在儿童期可能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成年后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女性患者妊娠时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危及自身和胎儿健康。
3.动脉导管未闭
-是胎儿期连接肺动脉主干与降主动脉的动脉导管未能正常闭合所致。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取决于导管的粗细。细的动脉导管未闭可能无症状,粗的动脉导管未闭可导致患儿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气促等。其发生与胎儿时期动脉导管发育异常有关,孕妇孕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增加胎儿患动脉导管未闭的风险。不同年龄患儿,儿童期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影响心脏功能,成年后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女性患者妊娠时心脏负荷增加,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加重病情。
二、后天性心脏病
-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性别(男性发病风险高于女性)、血脂异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等。例如,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发作性胸痛,多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诱发,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等)、心肌梗死(剧烈而持久的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可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老年患者冠心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女性患者在绝经前发病风险低于男性,但绝经后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更高,且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
2.风湿性心脏病
-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心脏瓣膜,导致瓣膜炎症、纤维化、钙化等病变。最常累及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风湿热的反复发作可使瓣膜受损,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患者在风湿热活动期可出现发热、关节炎等表现,瓣膜病变形成后可出现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咯血、咳嗽、心悸等症状。年龄方面,儿童和青少年是风湿热的高发人群,患病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成年后易出现风湿性心脏病,女性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影响而有不同的病情变化,有风湿热病史的患者再次感染链球菌时病情容易复发,加重心脏瓣膜损害。
3.肺源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常见,其他病因包括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等。长期慢性呼吸道疾病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肺血管收缩、重构,肺动脉高压形成,右心负荷加重,最终导致右心衰竭。患者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表现,如咳嗽、咳痰、气促等,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如呼吸困难加重、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不同年龄患者,老年患者肺功能储备差,肺心病的病情相对更重,儿童肺源性心脏病多由先天性肺血管病变等引起,病情发展迅速,女性患者在妊娠等情况下可能因呼吸循环负担加重而使肺心病病情恶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若不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容易诱发肺心病急性加重。
4.心肌病
-(1)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等有关。主要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心律失常等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家族中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感染等因素可能诱发病情加重,女性患者妊娠时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2)肥厚型心肌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心室非对称性肥厚为解剖特征。常见症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和运动员中较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一些剧烈运动等可能诱发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出现晕厥等严重情况,女性患者在妊娠时心脏负荷增加,可能影响病情。
-(3)限制型心肌病:以心室壁僵硬增加、舒张功能受限为特征,病因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各年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肝大等心力衰竭表现,女性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影响而有不同的症状变化,有相关病因的患者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进展。
本文地址:http://jyw.meipopr.com/jiankang/2025-11-03/84376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